首页 > 滚球体育app_188篮球比分-直播|官网 > 村镇概览 > 斋堂镇
日期:2024-02-19 10:37 来源:滚球体育app_188篮球比分-直播|官网:斋堂镇
字号: 大 中 小
村域面积6.4平方公里,
总人口230户,700余人.
基础设施
1、村已通柏油公路,移动通讯,程控电话,交通通讯便利
2、村内已硬化,并有上水管道和污水管道
3、有旅游公厕停车场
主要产业解放后灵水村以农为主、农林副多种经营路。80年代灵水村依靠煤炭,大力兴办小煤窑,采煤业一度成为村域经济的主导产业;90年灵水村根据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政策,煤窑业停产关闭。2000年灵水村以遗存的丰厚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产业,以“京西灵水举人村”的名义,举办金榜秋粥节,开拓旅游产业。
村落始建年代和姓氏
关于灵水村确切的建村时间,目前仍找不到有关的文字记载,在《辽玉河县清水院统和十年经幢考》一文对“经幢上捐资村落和邑众”的考据断定,早在辽统和十年,即公元992年前灵水村已经存在,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距今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里的村民以谭刘两姓为主还有田姓。
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11月荣获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士大夫文化历史上,举人、进士等高级仕宦阶层在这样一个小山村的高密度出现,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历史上,灵水村就出现过多名举人,2名进士。使灵水村形成了崇文、重教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读书人多、经商的多、做官的多、和名人多“四多”景象。民国初年,这里又走出了6名燕京大学毕业生。
宗教文化。灵水村的宗教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特点。其文化鼎盛时有17座寺庙盛况,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奇迹。而其中“始于汉时”的灵泉禅寺,不仅是北京最早的寺庙,也是佛教传入中国时的最早寺庙之一。现此寺虽仅存废墟,但其研究价值和考古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民俗文化。灵水村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传统和健康的民俗风习。民风淳朴敦诚,热情好客;村民喜好吟诗、论文、作画、讲故事、耍龙灯、荡秋千等文体活动流传久远的“九曲黄河灯”是灵水人的拿手游艺项目;三百多年的“秋粥节”保留至今。此节是该村为纪念本村刘姓举人赈灾赊粮的义举而创立的,是为准备科考的学子及读书人免费准备的“举人粥”,也是由此演变现今的“举人文化节”。
古树。本村现存10棵被《古木名目制》记载的古木。其中“树上树”、“柏抱榆”、“柏抱桑”、雌雄一体的银杏树等,均有千年以上树龄,传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打的各路神仙四处逃散,两个柏树精是王母娘娘的护卫,此时也顾不得保护王母娘娘了,自己逃命去了。王母娘娘逃到了灵水村,见这里有一座庙,门口长着一棵榆树和桑树,就一头钻进了娘娘庙里。榆树和桑树立刻用自己的枝条封住了庙门,挡住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因为榆树和桑树护驾有功,王母娘娘就封它们做了保护神,而罚那两棵只顾自己逃命的柏树精作了榆树和桑树的座骑。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树上树”的奇观。此树也象征着村内丧失愚昧留下智慧之意。“北山翠柏”足可与晋祠里的“周柏”比寿。其诸多珍稀古树,不仅在北京绝无仅有,更为中华一大奇观。这些古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合谐。
银杏树。北京地区有许多著名的银杏树,如谭柘寺的“帝王树”、大觉寺的“银杏王”、西峰寺的“白果王”,都比这棵树古老、高大。但却都没有这棵树珍贵。大家知道银杏树是雌雄异株,雌树结果而雄树不结果。这棵树是雄树,有人讲这是古人在上面嫁接了一个雌枝,还有专家讲这个锥体叫“树笋”。据流传下来的说法这个锥体像女人的乳房因为有乳汁滋润着这一杈,所以说只有这一杈才能挂果。这个锥体也叫“帝王锥”当它垂到地面的时候这个村就要出皇帝了。现在这个雌枝生长旺盛,每年都果实累累。一般的白果都是黄白色的,可这里结的都是绿白色的,而且是一嘟噜一嘟噜的,像葡萄一样。雌枝穿透原来的树枝,长了一个大树锥,足有半米长。据市园林局的专家讲,即使现在的科学技术,也不能嫁接活,这是一个奇迹。现在像这样的树在全国只有两棵,另一棵在山东,原比这棵要小的多。
雷劈树:西北边那块地里还有一棵“雷劈树”,大树被雷劈成了两半,可这棵树并没有死,照样生长。东北侧山路口旁有一棵柏树,树龄可以同山西晋祠的周柏相媲美。特别是这棵柏树的形态十分优美,样子就像一棵大灵芝,这就是灵水八景之一的“北山翠柏”,又叫“北山灵芝”。
古建灵水村现仅留存少部分明清民居建筑和元代寺庙建筑。其更早年代的建筑现多成为废墟或遗址。古民居建筑基本可成体系,可视为与著名川底下村民居古建相映成趣的连襟姐妹建筑群。其中,保存完整的五进身“举人宅院”,其石刻、砖雕、照壁、楹联,即迥异于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又有别于一般乡村富家宅院。
地理环境灵水村处在北京西部深山,其北控塞外,西携秦晋,东望京师,南眺冀野,是北京古驿道上的重要村落。村子水灵峰秀,景观独特,故称灵水。灵水物产丰饶,盛产名扬四海的“灵水核桃”、红杏和多种干鲜果品。村周围的“莲花山”、“髽鬏山”、“仙桃山”更富有动人传说,体现了这里的人文观念和物产特色,是研究人文地理和“风水学”的最佳实地。
灵水八景东岭石人、西北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寺庙遗址。
文物及遗址
南海火龙王庙金代创建为供奉南海火龙王神之用。额题“南海火龙王庙”并有款刻“大明嘉靖岁次丙申(1536)重阳吉日造,普林乡重修”。此庙南北宽27.6米,东西长32.3米,现只存山门一座,此庙遗址内有两株千年古柏,均为国家一级古树,两株都是寄生树,一株上有榆树叫柏抱榆,一侏上有桑树,叫柏抱桑。
天仙圣母庙。建于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位于南海火龙王庙北侧,坐北朝南,正殿东侧有三间配殿,七十二司壁画已荡然无存。原来规模很大,大门已经没有了,只存有二门。大殿三间,宽10。7米,进深8。1米,硬山大脊。两侧的寮房内侧原来都画有72司的壁画。在外墙上现在还留有“咸丰三年(1853)五月初三日重修”的大字,游客们请向上看,庙的房梁上画有精美的彩绘,彩龙惟妙惟肖,这条龙的龙爪很特别,它多出一指,据专家分析只有皇帝来到的地方才可以画这样的龙爪。两条龙的下方画有道家的八大吉祥物:花、罐、鱼、肠、云、锣、伞、盖。两端还有八卦中阴阳鱼的图形。
灵水水碾在清水河流域座落着几处水碾、水磨,其中马栏口、东胡林、东大城、塔岭沟等处最出名,塔岭沟和东大城两处分为上下水碾,是灵水谭德寨经营主要是做香。
八角龙池是村内主要建筑之一,它坐落在“堂上”,池内养着数条五颜六色的观赏金鱼,也叫“金鱼池”。整座鱼池是圆形,周围用石块砌成,池面上有用加工好的带有凹槽的石料砌成,上边又用木架带隼插入凹槽,形成八角围栏,高度有一米左右,故称“八角龙池”。池的北边墙体上嵌有“三禁碑”一块,这里是村民共用泉水的地方,为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立碑一块,“池内三禁”:凶泼投跳,愚顽搅浑,儿童汗溺。“池台三禁”:宰杀腥膻,饮畜作践,浆衣洗菜。又刻处罚规定:鸣钟议罪、罚供祭神,使之警畏,凡我村民,均相劝悔,刻铭于石,流传后辈。灵水村民在300年前就有这么强烈的环保意识。此处风景独特,集古柏、古槐、莲花山、金鱼池、古戏台为一体,形成奇特的景观。有诗曰:“奇树参天挺,独山开莲花。堂上金鱼游,三禁碑看守。”
龙王庙戏台建于明代,与南海火龙王庙山门相对。戏台坐南朝北,建在石砌台基之上,1985年被滚球体育app_188篮球比分-直播|官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庙前边这座房子是明代建造的戏台,每年风调雨顺庆丰收,逢年过节,都要在这里唱戏。灵水村里有戏班子,唱得是蹦蹦戏,蹦蹦戏是评剧的前身。灵水的蹦蹦戏十分有名,除了在本村唱以外,还经常被请到外村去唱。
灵泉禅寺始建汉时。明《宛署杂记》中记载:“灵泉寺,在凌水村。弘治年(1488—1505)僧员海重修。”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明嘉靖十二年(1531)重修,现仅存山门及影壁和汉白玉质须弥碑座一个。庙遗址内有两棵银杏树,其中一棵为雌雄一体。东边的山上,有一个石人,好像站在那里往黑板上写字,所以灵水村才出文化人,这就是灵水八景之一的“东岭石人”。灵泉禅寺,原来名叫“瑞灵寺”,表示这里充满了祥瑞灵秀,是一个风水特别好的地方。从明代重修之后,改名为“灵泉禅寺”。原来灵泉寺规模很大,有天王殿、三世佛殿、三大士殿,还有一座白塔和许多配殿,如今仅剩下了这座山门。灵泉禅寺据《宛署杂记》记载,建于汉代,比著名的谭柘寺还要古老,是京西最古老的一座佛寺。
东山石人
站在村中向东约20华里左右的一座山上,有一石人在山顶高高站立,一手伸出去像是在黑板上写字,其形状好像一教书先生,村人传说灵水村出文人与此风水有关。很久以前,灵水村住着一家三口,丈夫名叫谭喜,妻子二萍是位貌似天仙的大美人,他们有一子叫栓栓。一家三口靠租种财主家的土地为生,一天财主打其门前经过,见二萍长得貌美如花,顿时起了色心,两眼不离其身,这些都被财主的管家“坏蛋皮”看在眼里,他给财主出了个主意,结果没过几天来了几个衙役将谭喜抓走,糊里糊涂坐了两个月的牢后,不明不白的又被放了出来,等谭喜回家一看门前杂草丛生,屋里破烂不堪,二萍和栓栓也不见了。原来在谭喜被抓走的第二天,“坏蛋皮”就带家丁把二萍抢进了财主家,强迫二萍嫁给财主,二萍誓死不从,为了保住自己的清白,免受财主的侮辱,撞死在了财主家里。回家的当夜,谭喜做了一个梦,梦见二萍对他说:“喜子,我对得起你,你要把栓栓养大为我报仇,你想我的时候,就往东边的山上眺望,最高的山顶上站着一个石人,那就是我变得。”第二天清晨果然在东边山上耸立着一尊石人望着家乡招手。这座石人大家只有在灵水的地界内才可以看到,因为灵水村是二萍的故乡。
“君子不争”碾
碾子由石制的碾盘、碾砣和木制的碾框三部分组成。推碾有人工、畜拉两种。用驴推碾为防止牲口头晕,专门做有一双蒙眼扣在牲口眼上,为防止牲口抓嘴吃粮食,常给它戴上铁罩做的嘴子,这样就万无一失了。灵水村碾子多,但最值得一谈的是村西北刘姓碾房,在这里碾子都是一样,关键在于碾房墙壁上的“君子不争”四个大字,这是举人刘增广书写的,可惜日久天长题字早已不存,区四个字地选的好立意更好,经常看到“君子不争”就会想到邻里己间推碾子不争先后,进而还会想到街坊莫争房墙、地头,举一反三不仅不争房地、不争恶气,还应济危扶困,敬老爱幼,一家有活四邻帮忙,这种谦和宽容、互谅互让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讲到这里可以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清代书法家郑板桥接到家书让其帮助疏通打赢争墙的官司,他却写了一首小诗寄回
“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天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此诗后两句意义深远,毛泽东在1956年11月30日接见原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就曾说过这两句,不过尤金时恐怕未解其意。
商号:灵水村清末民初一度商业繁盛,著名店辅有三元堂、大清号、荣德泰、全义兴、全义号、三义隆、德盛堂、济善堂等“八大堂”。
三义隆
门楼的墙腿石雕刻很有特色,左边雕刻的是荷花,象征着家庭和美;右边雕刻的是牡丹花,象征着富贵荣华。“为善最乐,读书便佳”八个字充分体现出灵水村文化内涵的厚重。灵水村每家门楼都有墙腿石的雕刻,左右两侧的图案都是不相同的。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四合院,门前有照壁,上写“戬榖”两个大字,院内有一座山影壁。进院子后,东西房各三间,南北厢房各两间,依照地形,西房为上房。清水脊,两头高翘蝎子尾。屋顶上是板瓦合瓦,有雕花的瓦当和滴水,房子全部为硬山式,是清代典型的民间宅院建筑。窗户是步步紧,窗棂上雕有“喜鹊登梅”。再看南房的墙腿石,雕刻的是莲花和莲蓬,象征着和美,在花盆上各雕有一枚清代的铜钱,左右是满文,上下是汉文“当十”两个字,象征着“钱满贯、花不完”。
门楼上面清水脊,两头高翘蝎子尾,脊的左下方雕刻着三条鲤鱼,头对头成三角形,寓意着家庭和睦,积极向上。脊的右下方雕刻着一条大鲤鱼,寓意着后代要有鱼跃龙门之势。这两处雕刻透露着山地四合院建筑风格一种不对称的美。
在院子的东南角有个地窖口,从这里下去,是一个很大的地窖,整个东房下边都是空的,这就是古代的地下室。
谭宝民家的五间北房很有特色,高大而宽敞,中间的三门前出廊,有楹柱支撑,两侧的暗间却并未出廊,而是充分利用了空间,而扩大了居室的面积。房子的前脸没有坎墙,全部的木装修,房子全部保持着原来的样子。这种房子颇具豪门大户的气派,在山村是极为罕见的。
三义堂
五举人院,也叫三义堂,这里的房子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是一处五进院的大宅子,在清雍正年间,这里住有一个叫刘明政的,生有五子:刘瑞吉、刘瑞祥、刘瑞如、刘瑞意、刘瑞杳,个个文才出众,通过乡试,全部考中了举人。当时主考官是刘统勋,也就是刘罗锅的父亲,故此有师生之谊。五兄弟不愿为官,而是协助父亲去经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对于国内的民情是很了解的。后来刘统勋升为了大学士,与刘氏五兄弟经常有书信往来,了解一些乡土民情,五兄弟也在信中经常谈一些治国之策,其中有许多建议被雍正皇帝所采纳。刘统勋曾奉圣旨来到灵水村,在村里修建了一座魁星楼,并为刘明政家里写了一副对联,村里的许多老人都见过当初刘统勋在这里吃饭时所用过的餐具。后来人称这家为“一门五举人”,称刘明政家为“一门五府”。现在还能看得出来,五座院子层层升高,正门开在中间,都是五层台阶,最后的大门叫“忠义门”,是受了皇封的,后面的正房位于最高处,当年是供奉圣旨的地方。这两间北房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劳动模范,人大代表谭怀才的故居。
传说故事:
鼓斩蛟龙的故事
灵水村为于京西莲花山脚下,这里背靠莲花山,前照髽鬏山,左右二仙桃山护卫,加上柏抱桑榆;八角龙池,四环古庙,白塔凌云,北山侧柏,举人宅院,魁星楼,构成灵水八景这里风景如画,自然生态良好,雨量充沛,风水及佳,特别是八角龙池乃是产龙之所,宛署杂记曾记载,八角龙池是产龙之所,有龙逸出。旧时,灵水村雨量充分,时有泥石流发生,故而人们认为是蛟龙作怪。蛟龙乃龙之九子,是泥石流俗称憷龙巴的罪魁祸首,人们追其原因是蛟龙是龙和野鸡交配后所产之子,野鸡下蛋将蛋埋在土里,从这时起埋蛋的地放就是湿的,随着天气的变化,一遇到阴天狂风大做暴雨倾盆,这时蛟龙就要出生,它借势抖动身体,跃跃欲出,此时山蹦地裂泥浆喷出会造成山体滑坡,冲走村庄卷走牲畜,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灵水人们为了减少损失就想出击鼓杀跤的办法。每到阴天下雨时,人们就召集全村有猎枪的射手,看着那儿云彩厚就朝那儿开枪同时招集村里的鼓手擂响战鼓,派青壮年拿着铁锹到山上找到野鸡下蛋的地放,用铁锹錾,将跤龙杀死,以防止憷龙巴,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故有击鼓斩蛟之民俗。
张良纳履
“张良纳履”的故事讲的是秦朝时,张良为拜黄石公为师的情节,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张良非常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这里见面。”张良行了个礼说:“是”。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并没有等着张良了,老人很生气地说:“现在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么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接着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成为皇帝的老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非常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己,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果真,张良后来帮助汉高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帮助刘邦灭了秦朝,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汉高祖刘邦称赞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迷语
一碗清泉治百病,一坐古庙练仙丹,无数和尚把斋餐,燕王末年平顶山。
谜底:灵水——灵岳寺——斋堂——燕家台。
1941年刘增广嫁女作诗一首
幸喜嫁女早定期,老夫勉强来京畿。
衣服妆奁都无有,穷到万民伞做衣。
历史名人:
灵水的三大“神医”
灵水村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出举人、出教书先生,而且还出治病的大夫,其中最著名的是谭瑞龙、谭德斋和刘增广,号称“灵水的三大神医”,他们以高超的医术治病救人的故事流传至今。
(一)‘起死回生”谭瑞龙
谭瑞龙在北京同仁堂学过医,医术高超,人称其有“起死回生”之术。
一次谭瑞龙从北京回灵水老家,路上遇上了一家死人出殡的。这显然是个大户人家,各种执事、纸活、吹鼓手、送殡的队伍排得很长,中间是24人抬的一口柏木棺材,从仪仗和挽联上看,死者是个女性。谭瑞龙连忙闪到了路旁,到棺材从身边经过时,谭瑞龙见从棺材缝滴出了几滴血.他连忙向送殡的队伍高喊:“抬棺材的站住,“不要埋了活人!”一连喊了好几声。送殡的人们开始也没在意,有的人还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呢.可是后面喊声不断,回过头来一看,只见一个人连喊带跑地追了上来,大家心想,这准是个疯子。
谭瑞龙追上前来,拦住了棺材说:“你们快放下,这棺材里的人还没死呢!”丧主上前来拉开了谭瑞龙说:“你捣什么乱7我们家里死了人,大家都难过极了,你还来捣乱,快到一边去!”谭瑞龙说:“我是个大夫,我敢断定,棺材里的死人还有救,凭我的本事一定能把她救活!”丧主说:“人都死了好几天了,还能救活了别瞎耽误工夫了,耽误了下葬的时间,你担待得起吗?”谭瑞龙说:“我要是救不活她,甘愿顶丧驾灵!”丧主说:“好!那就叫你试试吧。”
抬棺材的放下棺木,打开棺材盖,将死者抬了出来,放在棺材盖上,谭瑞龙蹲下身来,仔细给死者品脉,浮脉已经没有了底脉尚存一丝,但极其细微,若有若无。冉耽误一会儿,就是神仙也救不了她了,谭瑞龙急忙从自己怀中-取出了针包,先取出了一只枝三棱针,扎在了死者的人中穴上,然后脱掉死者的鞋子,在两只脚的涌泉穴上各扎上一针,,又在百会、十宜两穴上各扎一针,当扎到少商穴时,奇迹出现了,死者恢复了呼吸,满满的睁开了眼睛,这时谭瑞龙才长出了一口气,紧张的心放了下来,他擦了擦头上的汗,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围观的人们都惊呆了,以前只听说过神仙能起死回生,今天却亲眼得见这位大夫只扎了几针就把一个死了好几天的人给救活了,,这可真是神医呀!
丧主不解地问:“先生,您怎么知棺材里的人还有救泥?谭瑞龙说:“我从挽联上来看,死者是位夫人又从棺材逢里滴出了几滴血,所以断定死者是位产妇,是大出学而死。死人的血是暗红的而这几滴血却是鲜红的,所以断定她还有救”,说到这里他打开行囊取出了纸笔笔走龙蛇.开了一个药方,都是人参、当归、桂枝之类提气活血,调养气血的药对丧主说:“病人是因大出血而造成的休克,虽然现在活过来了,但其身体及其虚弱,需马上进行药物调治,你赶快找人去抓药吧。”说完,骑上自己的大白马就回到灵水老家去了。
1948年的一天,几名解放军战士用担架把他们的一位首长抬到了他的老家东胡林村。这位首长得了重病,部队正忙着解放北京城,因而将他送回家来调治。家里人从斋堂各村请来了所有出名的大夫,大家进行了会诊,都认为此人希望不大了,应该安排后事了,为了安慰病人家属,经过研究,开了一个处方,以尽最后的努力。
一位姓刘的大夫说:“咱们斋堂川医术最高的就数灵水的谭先生了,听说他已经回来了何不把他请来试一试?”病人家属连忙到灵水去接谭瑞龙。谭瑞龙给病人把脉之后,问同行们:“你们都看过了,开处方了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开了。谭瑞龙说:“给我看看。”他接过方子来仔细看了看说:“这个方子很好,我再给加上一味药,只要病人能吃下去,他的病就能治好。”然后在处方上加上了“附子三钱”,让病人家属赶快去买药,一刻也不能耽搁。买药的人走了以后,刘大夫悄悄地把病人家属叫到了一边说:“你们可别把谭先生放走了,他要是走了病人死了,我们可不负责任。”家属问为什么.刘先生说:“我们的处方中有人参,可他又给加了附子…’”往下的话他就不敢说了,但家属明白他的意思了,回到屋里,边和湿煤往火里填,边说:“谭先生您等着喝水,一会儿吃完饭再走。”火炉子里填上了湿煤,再等火着上来,烧了开水,最少也需要一个时辰。谭瑞龙心里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说:“如果病人吃下药去不见好,我是不会走的。”一会儿的功夫,药买回来了,谭瑞龙打开药
包,一味一味地仔细查看,然后把药倒进沙锅里,放上水,自己亲自煎熬,把药熬好后,一勺一勺地喂进了病人的口中。病人吃完了药,大夫们都装了一袋烟,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一袋烟刚抽完,忽然见病人睁开了双眼,长出了一口气说:“这回我的病算是好了。所有的大夫都惊呆了,大家看着谭瑞龙,说不出话来。谭瑞龙说:“当大夫的有哪个不知道十九畏十八反的?人参和附子相克,会产生毒性,一般的时候是绝不能用的,可今天咱们看的这种病,光用温补是不行,病人活不过三天去,可是如果把药掌握得适量,以毒攻毒,就会产生奇效。”众位大夫这才恍然大悟,不禁暗挑大指,对谭瑞龙这种不拘俗套,辨证施治.对症下药的高超医术称赞不已。
(二)、“救人济世”谭德斋
提起谭德斋,灵水村民都叫他谭大斋谭老先生,也是斋堂川的一位名医。
有一天谭老先生在自家的院子门口坐着乘凉,来了一个人牵着一头牲口,驮着一个病人,打听谭老先生在哪住。谭德斋说:“你们找他干什么呀?”那人说:“我们东家病了好长时间了,请了好多大夫也没治好,听说谭老先生医术高明,我们想请他给看看。”谭德斋看了看牲口上的病人说:“你们也甭看了,回家去熬几碗大萝卜水喝就好了。”来人说:“你是谁呀7”一旁的村民们说:“这就是谭老先生。”病人走后,谭德斋对街坊们说:“他没什么大病,就是有钱给烧的。整天吃好的,吃了饭也不动弹,肠胃就堵了,回家喝两碗萝卜水,上下一通气,放上两个屁,这病准好。”果然没有两天,那位病人派人给谭德斋送谢礼来了,说东家的病已经全好了。
人们都说,谭老先生有一副行医济世的菩萨心肠,他家里开有药铺,自己坐堂行医,人们来看病,买药,有钱就给,没钱就赊着,先记帐。有个穷人来看病,他给开了两个处方,一个是药方子,另一个处方是50斤小米。谭老先生说:“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光吃药
不吃饭,病是好不了的,没钱不要紧,先在我这里赊着,治病要紧。”
谭德斋临死的时候,把所有的家里人都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当众把所有别人欠自己医药费的帐单子都给烧了,怕自己死后,孩子们拿着帐单去讹别人,给穷人增加负担,而毁了自己一生的善名。
(三)、“知府行医”刘增广
官至山西吉州候补知府的刘增广医术也很高明。有一次刘增广出门,路过一个村庄,觉得口渴了,就让仆人到一户人家去讨口水喝。仆人敲开门后,那家的媳妇正在生小孩,难产生不出来,村里又没有大夫,正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仆人说:“你们别着急,大夫就在门口呢。”刘增广被请进了门,看了看说:“正好我带着药呢。吃了准管事。”随后走出门,到自己的马后面,悄悄地脱下鞋来,从鞋底上抠下来一块泥,递给仆人说:“你吐口吐沫,把这块泥搓戒两个泥球儿,就说是药丸,给产妇吃下去。”产妇吃了药丸之后,只觉得很臭,一阵恶心,想要呕吐,肚子一紧一使劲,孩子就生下来,这家人千恳万谢,说大夫的“神药”真灵。
刘懋恒
刘懋恒字君常,是筠屋居士,生于崇祯四年(1631),举人出身,曾做过浙江司主事,后来皇上在瀛台策试官员,他以“敬天钦民”的论述得到皇上嘉奖,随被派到山西任汾州知府。其父名叫刘应全,曾在镇边城抚院标下为官。清顺治初年,斋堂川闹灾荒,刘应全父子捐钱数千金进行赈灾,这件事被皇帝知道后,封刘应全卫迪功郎。康熙七年斋堂川发大水,康熙二十一年大旱,刘懋恒先后捐出粮食三千七百余石(dan),救活了斋堂川的数万百姓。由于当时是搭粥棚舍粥,从此之后,灵水村的百姓为了纪念刘举人的义举,每到立秋这天,大家自发在大街上支起大锅,你出一把米,我出一把豆,家里穷的就添一瓢凉水,加一把柴火,之后大家共喝秋粥。几百年以来从未间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民俗活动,俗称“秋粥节”。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闻名京城的京西大红杏,京西的红杏个大、色红、核小、口甜,还略带点儿梨酸味儿。这是刘懋恒引种来的。他在山西做官的时候,发现当地的红杏很好吃,就派人从树上剪下来强壮的枝芽,行话叫做树码子,为了防止风干,就插进了大鸭梨里,派人骑上快马,送回了灵水老家。把树码子嫁接在当地的杏树上,成活以后,又向附近各村引种,现在已经成为了京西水果中的上品。
谭体仁佚事
谭天元,字体仁,宛平八区灵水人,毕业于中国大学,国民党党员,曾任宛平县党部委员,七,八,九三区视察员八区区长,宛平县县长,1920年当区长时到下清水创立清水小学,设甲乙丙丁四班,(既一二三四年级)翌年学校迁至本村大庙,将几个佛殿及东西禅房4间作为教室,原址改为食堂和宿舍,1923年建4间大房,成为礼堂。是年下清水高小正式成立校长谭天元,王国庆等为校董,学校正式挂上“宛平县清水完全小学”的牌子,1924年谭天元又建起大四合院,东西南北共12间,用做教室兼办公室,宿舍。嗣后又建11间房,东3间西3间均为教室,中间五间为大礼堂原礼堂改为食堂,又在礼堂下盖三间做为学生游艺室里面设围棋.象棋.乒乓球等,后又建大操场有篮球,.网球场地,体育器材逐渐多了起来。学校还置买了铜鼓铜号,,建立了鼓号队,至此学校规模和设施基本完善。谭体仁凭着高超的才能,超人的智慧,利用社会上的各种关系,积极募捐集资,保证了学校的顺利的开办下去。
谭体仁在杨家坪教堂捐款后,率全体师生步行几十里前去致谢,一是对师生是个锻炼,二是此举对四方八寨震动很大,也达到了宣传目的,
学校的教师主要有,王坤载夫妇,乔寒冰,杨维国,徐景云,史梦兰等共产党员,单谭体仁不知到他们是共产党员。只是赏识他们的才华,单客观是为共产党的组织再学校的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学校开展纪念周活动,每星期一的第一堂课是按班排队进入大礼堂,礼堂西山墙两侧悬挂着国民党旗和民国国旗,中间是孙中山总理遗像,孙总理的遗嘱,遗瞩的内容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四十年经验,必须换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实行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实行民族独立,民生幸福,民权自由的三民主义。最后两句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全体师生向总理遗像三鞠躬静默三分钟,齐声朗读总理遗嘱。当时刚刚推翻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历史的进步,是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那时学校师生对孙总理遗嘱所说非常赞成。对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建国大纲更是拥护。
王文兴烈士
王文兴烈士1924年出生,1937年日军侵占了京西,1938年王文兴就参加了抗日活动,在儿童团站岗放哨,进行抗日宣传。15岁就参加了村里的抗日自卫队,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6岁时参加了游击队,不久编入了挺进军七团,后于1942年改编为晋察冀军区七团,担任二连二排八班党小组长。1942年底,日军进攻七团团部驻地的曹霸港,王文兴所在的八班有一座名叫鸡蛋坨的山上,掩护团部转移,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了下午,手榴弹用光了,连能用的石头也扔光了,战斗了一天的五名战士个个伤痕累累,精疲力竭,面对着又一次攻上来的日伪军,他们誓死不当俘虏,砸烂了手中的枪支后,奋勇跳下了悬崖,壮烈牺牲。王文兴等五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得到了晋察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亲自签署通令,嘉奖烈士,号召全体指战员向五位烈士学习,王文兴牺牲时,年仅18岁。大家看,他家大门的门簪上雕刻有两大朵月季花,这在门簪中是十分罕见的,为了纪念王文兴烈士,大家都称其为英雄花。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滚球体育app_188篮球比分-直播|官网: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