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球体育app_188篮球比分-直播|官网 > 村镇概览 > 斋堂镇
日期:2024-02-19 10:04 来源:斋堂镇
字号: 大 中 小
村名西斋堂村,属斋堂镇所辖,
地理位置位于109国道83.5公里北侧50米处
现有户数449户,1020人,
无霜期180天左右,
地域总面积1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448亩,林地500亩,耕地全部是旱地。
主要物产生产玉米、谷子,盛产煤炭。现在土地较少,没有支柱产业,也没有什么物产、特产,
主要特产画眉石。西斋堂村出产画眉石,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书上记载画眉石是煤,其实是灰,粘性很大,本村人叫它青灰。以前盖房,房子的外墙都是用石灰加青灰和在一起抹的,呈青色,很漂亮,小孩们用的玩具刀,涂上青灰,便特光亮,煤是没有这个效果的,当然用来画眉就更漂亮了。画眉石的特点是粘、亮,用煤来画眉是不行的。西斋堂只有狼窝沟里一个窑生产画眉石,别的地还没有。
水源状况饮水主要是地下水,基本没有什么灌溉用水。
村落始建时代
现在的西斋堂人,是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来的。在燕王扫北时,斋堂一代的人都被杀光了,只剩下一家,就是东胡林的宁家,因为藏在一块青石板下,未被发现而幸免于难。就是说,除宁家外,斋堂都是山西移民。
姓氏传承第一代移民到西斋堂村时,共有20户,他们是:赵周乔谭聂、郝马杜安常、张杨郑李史、宋任曹刘王。这20户便是西斋堂的老户,在西斋堂初建村时,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在村子周围栽植了七棵古槐,现存的古槐已有600年左右,这七棵古槐和20个姓氏足以证明西斋堂村的建村历史
自然生态
村后有九个黄土山头,名叫九龙头。九龙头对着村南两个山峰,叫凤凰山。这里是九龙朝二凤的风水,是出皇上的地方,后刘伯温路过此地,见到如此风水,大吃一惊,立即叫人在村南两个山头修了两个墩台,把这里的风水给镇住了。
现有的景点有宝峰寺(以下详述),狼窝沟密檐塔等。
文物与遗址
西斋堂的古寺庙很多,有宝峰寺、天仙庙、三官庙、老爷庙、地藏菩萨庙、魁星庙等,大的庙宇都面对着戏台,所以有“三庙三戏台”之说。另外,还有王成峪的弥勒寺、狼窝沟的古塔、元代的壁画墓等。在这些寺庙中,除了宝峰寺和狼窝沟的古塔保存较好外,其他的古寺庙有的改成小学,有的改成民房,古寺庙遗迹已荡然无存。
宝峰寺位于西斋堂村西北约1公里的山坡处,属灵岳寺的下院,在辽清宁元年前已建成,至今已逾千年了。
宝峰寺坐北朝南,穿堂门一间,磨砖对缝,合瓦元宝顶,绘苏式彩画,面阔3.80米,进深4.20米,正殿三间,硬山箍头脊,板瓦筒瓦合瓦,木望板、飞垣,内有金柱,檐檀及坊间油漆彩画,绘翔凤,草龙,为和玺彩绘。正殿前有月台,与院内同为方砖铺地。两厢配房各三间,皮条脊、板瓦合瓦顶,门窗皆为直棂窗。现虽有翻修,但形态亦融。在此院西侧有一小跨院,跨院内原有经幢式塔一座,一是顺义居士沈贯然之墓。正殿前原有清同治年间碑一通,曰《重修宝峰寺碑》。另外,宝峰寺择地清幽、背山望水,加之院内一株碗口粗的丁香古树飘香四溢,尤显该处之圣境闲逸,倍使人置其地而流连忘返。
狼窝沟密檐塔位于西斋堂村西北的狼窝沟西侧山坡上,原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现存三级密檐塔一座,一级密檐塔一座及一座塔基,详情在《古今斋堂》中已有记载,在这里不多赘述。狼窝沟密檐塔保存较完好,是斋堂地区最集中的塔群之一。
过街楼西斋堂村的东西村头原来都有过街楼,许多人都看过八路军抗战上前线时,出西斋堂村过楼的照片,现在东西村头的过街楼都已没有了。
七棵古槐西斋堂建村时,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在村周围栽了七棵古槐,目前仅存两棵。在村北约3公里的小湖,那里有王家坟,约有5亩地,坟上有23棵明代载的古槐,每棵都有一围余,平时林中呜呜作响,林中非常凉快,远远一望,便可使人想到《水浒传》中的野猪林。
王家还有三座名建筑,两座楼房和一个七檀房,在当时非常有名,后被日本所烧,现遗址尚在。
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四品带刀指挥在西斋堂村正中,曾有四对夹杆石,共八块,是栽在地下的,上个世纪70年代才彻底毁坏,夹杆石地上部分约1.5米高,宽约600cm,厚约20cm,是夹旗杆用的,村中老人都知道那是一家武官,官称叫四品带刀指挥,有人说是王家的有人说是曹家的,现在没人说的清楚。仅从这八块大夹杆石就证明这家是很威风的了。
王树芳据村中王树芳老人(已故)对王得禄讲王家出过一名举人,一名进士,进士名叫王永彦,属岁进士。
杜存训:河北省工会主席
史孟兰:北京大学副校长
史文淑:中国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女)。曾为我镇建立加油站做出过重大贡献。
史孟悦:外交部副部级领导。50年代曾任驻马里大使馆大使。
史文递:又名石磊,本溪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
王树海: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周清礼:广州军区参谋长。
重要历史事件
在上个世纪20年代,西斋堂村曾与成峪庙里和尚因廟产而打官司,县衙在卢沟桥,西斋堂村胜诉,并立碑纪念(碑在60年代遗失)。
王存忠打死无赖曹安良。1939年的一天,王存忠召开全村民众大会,公布合理负担任务,恶霸地主收买了一名无赖,酩酊大醉之后,闯入会场,大打出手,将王存忠两颗门牙打掉,顿时鲜血满面,会场骚动起来。王存忠当机立断,开枪打倒了那个妄图破坏我党工作的无赖,鼓舞了劳苦群众,保证了减租减息斗争得正常开展。
八路军司令部旧址。1939年3月,邓华率第一支队第三大队挺进斋堂,开辟平西根据地。5月,八路军120师宋时轮支队也到斋堂,与邓华支队汇合,组成第四纵队,司令部就设在西斋堂聂家大院。
西斋堂村知识分子参加革命较早。1937年一次入党的就有5人,历史上称作:“杜史王王任”,即杜存训、史孟兰、王树海、王冲、任显贵。这些人有文化、立场坚定、接触革命早,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据不完全统计,光西斋堂一个村就出了七位省部级干部。
西斋堂有七星槐,又出了七名我党高干,真是“天人合一,人杰地灵”,如果套用的话,也可以称为“京西部长村”了。(这些资料都是笔者在接待杜存训、史孟兰时,他二人口述,这些资料基本属实)
日本侵略和统治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日本人杀死的西斋堂村老百姓:7人
史玉贵(男)史维成(男)曹安茹(党员,男)史文清(男)杜存礼(男)杜春镇(男)史文云(男)
被日本人迫害出走的:4家
杜清民家杨大扁家张显明家穷寒糁家
1939年,日本把西斋堂全村烧光,片瓦无存。当时村子约有250户。如果每户按四间房算,就是1000间房。如果每间房按100万(合现在100元)计算,1000间房合10亿边区票。
教育
清末民国初年,西斋堂村秀才王旭(1853——1940年)开办私塾,教授四书五经,已写诗做文章为主要内容。1911年他自筹资金办新式学堂,建教室6间,宿舍4间及操场。学制为初小4年,高小3年。春季始业,并招收女生班和住宿班。王旭提倡白话文、注重吸收外地办学经验和新知识,自编自印补充教材,使用七巧板和益智图,启迪学生智慧。他于1915年开办师范传习所,开设有文史、教育学、心理学、唱歌、体育、图画、手工和算术等课程。他亲自教授文史和算术课,请后桑峪天主教堂神甫教风琴和唱歌,让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请东斋堂警察所人员教体育课,成为滚球体育app_188篮球比分-直播|官网:第一个开设体育课的学校。1924年停办,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如史梦兰、黄国珠均卓有建树。
王旭还利用王氏家族的公产收入,创办了一个“王氏义学”(私立小学),王姓弟子均可以免费入学。
史孟兰同志在《王旭先生办教育》中谈到,我对王旭这个历史人物是肯定的,而且对他办教育的业绩也是赞誉的。
主要习俗、礼仪
人生礼俗:妊辰,称有喜,一要忌嘴,二要忌视及避事;分娩,称坐月子,门上挂红布条;小孩诞生要向娘家报喜;给小孩起名要起好养活的名字,如:猫、狗等;小孩满月要隆重庆祝,农村讲究“姑的鞋、姨的袜、姥姥的大劈叉(开裆裤)”;婴儿百日,家里用白面蒸两个鱼形饽饽,象征性地往孩子脖子上套一下,祝愿长命百岁;小孩一周时要“抓周”,来看小孩长大后的工作;成年礼俗这里没有;婚礼,要互换帖子,看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相合,便订婚,娘家准备嫁妆,男方定日子,下通书(通知女方日期),做好迎亲准备,正日子那天,新人要吃“连三席”,婚礼开始,拜完天地后,要“拜三堂”,拜完后,再拜其他亲属,然后入洞房。
信仰与祭祀:庙会,过去每年的正月十三到十五,都在天仙庙举行庙会。传说东西斋堂两村的娘娘是姐妹,每年要进行互访。正月初九东斋堂先到西斋堂进香,十三日西斋堂到东斋堂进香。十四、十五两天则有附近的马栏、火村、北山村、黄岭西村的香会轮流到东西斋堂进香。一般的香会都打着各色彩旗,中幡和伞,还敲打着各种响器,第一拔是大鼓会,四、六、八面大鼓配十多副锅子(小钹),有的配社火班(武术队),为开路会。第二拔的法器,打的是铙和小钹(西斋堂法器传人史孟山还在)。第三拔吵子班,是吹唢呐加锣镲。第四拔是音乐班,笙管笛云锣等,这是伴架的,随后是娘娘轿,庙会期间还唱大戏,戏班都是本地各村的。正月十五的灯会更为热闹。灯会是竹竿挑灯笼配上前面讲的各响器班,进灯场游转。据史孟兰同志讲,西斋堂的灯最为好看,一条火龙从村后山上的天仙庙盘旋而下,再进村游街,经过商店,都燃放花炮,最后进灯场。灯场是用秫秸把子栽成纵队,共365杆灯杆,顶端放上泥制灯碗,内添食油和纸捻灯芯,分别按结把各灯间拦为曲折的路线,拦法各有不同。西斋堂的叫九曲黄河灯,没有两下子是走不出来的(就象迷宫一样),西斋堂现在的小学操场地名叫下灯场,隔一条东西便道,上面叫上灯场。虽已盖上民房但地名仍叫上灯场。
生产、商贸习俗:村中的农业生产,以种玉米谷子为主,传统的种植方法,不讲究密植,一般种玉米,讲究“一步三棵苗”。
生活习俗、衣食住行:农村穿衣服,讲究“春捂秋冻,一辈子不生病”,因为农民衣服少,脱了棉衣便是夹衣,没有现在的毛衣,绒衣,所以脱棉衣较晚,老百姓脱棉衣要过“寒十”(据说清明节后还要冷十天),过了这十天才能脱棉衣。在饮食上比较节俭,日常生活为小米、玉米,通常一日三餐,两稀一干,中午吃顿小米饭,早晚都是玉米粥,而且饭、粥里都要放上菜,菜粥、小米榆叶干饭等是家常便饭。农民请客都是素席,最好的是“干菜席”,而有钱的人家则可办高级的“二八席”(十六个菜),四凉、四热、四主、四荤。而穷苦农民是讲实惠的。他们说:“二八、二八,不如吃了还挖(吃光了还上菜)”。
民间口头文学
主要传说故事
寺僧潜逃西斋堂王成峪庙里有个和尚,法名叫宏安,人们都不知他的来历。有一天,宏安发现有两个差人,老在附近转悠,他觉得事情不妙,立刻回到自己房间,赶紧吃了二斤大油(据说吃了大油可以几天不吃饭),用白布把腰束好(因为老不练武功,人发胖了,行动不便,所以必须把腰缠好)。正在这时,听到门外有人说:“朋友,出来吧。”宏安说:“朋友,请进吧。”两个差人刚进屋,宏安则把火上的水壶踢翻,屋子立刻雾气腾腾,宏安踩着雾气,便从天窗上飞出去了。
歌谣:“刘半街,贾一片,王成峪,也不善”,说的是东斋堂刘家、贾家和西斋堂王成峪的和尚都很有钱。
顺口溜:“碣石的姑娘会爬嵖,青白口的姑娘会拧筏,斋堂的姑娘会唱戏,胡林的姑娘会打麻”
如要骂人,则说:“XX村的姑娘会生娃”。
谐谑:西斋堂秀才王旭先生为戏班编了一副对联,为:“白面书生探其腹空空如也,粉面佳人观其足悠悠大哉。”讲的是戏中虽是书生却没有知识,虽是小姐(男扮)脚却非常大(小姐应该是三寸金莲)。
主要文化遗产项目
六合班
西斋堂的“六合班”,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将近二百年历史了,是西斋堂村专从艺事的戏班。据说当时的班主是姓史的兄弟俩(其中一个别名环大匾),于光绪年间先后去世。全体戏班兴盛时期多达五六十人,大部分是本村人,少数为邻村或房山、涞山一带的外乡人。其规模之大,行当之全,在当时京西地区颇有盛名,每逢出演,人员浩荡、马踏銮铃,光戏箱就有三四十个,竟挂十几辆大车,由班主带领曾到京西八宝山唱戏,一唱就是40天,非但戏没唱绝,剧目没重样而声震京都,当时咸丰皇帝亲赐金字牌匾一块(长约一米,宽约10cm),上写两行小字,下题“敕封京都六合班”几个大字,并由一个听过戏的太监代赐。并由8升平署精忠庙发给文照:“除京门外,可到附近州县演出。”此时的六合班场面气势都很大,一直在京都兴盛了几十年。光绪末年,六合班班主故去,戏班日趋衰落。
六合班的主要剧目有《麒麟山》、《青石岭》、《伐子都》、《朱痕记》、《斩经堂》、《渭水河》、《下河东》等。
主要演员有:麻长旺、王存秀、永和、杜宏禄、杜沦安等,其次还有杜长岭、王俊、赵老道、大井子等。
民国初年,六合班又一次兴起,杜存典拜师王存秀后,成为一代名师,主要演员有杜宏亮、乔云布、杜宏思、杜存道、杜思深、刘进文、王德智等。这次六合班的兴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著名匠人绝活
杜沦安,西斋堂村人,著名的建筑师及画匠。他搞建筑领泥木二作,也就是现在建筑队总负责人。他曾经领作在房山盖过圣米石堂(廟宇),重修过西斋堂天仙庙,庙里的神像都是他画的,神像各具神态,栩栩如生,使大殿非常庄严。庙里需要许多佛像、菩萨像及神像,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形象呢?只好到人间去找。杜沦安的绝技是“抓像”(也就是画像),只要让他看见你,便能把你的容貌一丝不差地画下来。比如,庙里需要佛像,便在人间找一个慈眉善目的人,把他的像“抓”下来,给佛像用上。可是在画像与制作佛像时,必须与“抓来的像”有细微的差别。否则,抓了谁的像谁就得死。
解放后,斋堂的主要工程,斋堂公社大院及斋堂中学大礼堂及教室,都是由他来领作的。
此外,他还是六合班的首席大弦,专拉板胡,声音高亢响亮。深得广大群众喜欢。
杜宏亮,西斋堂村人,六合班主要演员之一,唱黑头,架子花,演张飞出名,架势很硬,可与一代宗师袁世海媲美,又一次看电视,看到演张飞的戏,他说:“这也叫张飞?”气得他三天没吃饭,大病一场。
后记
当前旅游开放状况
目前,村里正在109国道旁84公里处,也就是枣树园那块,建立一个斋堂川旅游接待站,负责全斋堂川的旅游接待,中转食宿,休闲娱乐等项业务,村中的旅游开发正在计划中。
建议具有保护和开发价值的资源
1.修缮重建宝峰寺、天仙庙;
2.重修村东西过街楼;
3.建立八路军司令部纪念馆;
4.建立半脱产的六合班山梆子剧团;
5.建立《王旭先生办教育》纪念馆。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滚球体育app_188篮球比分-直播|官网: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