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以“AI启智·智能时代的教育跃迁”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落实《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等方面分享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分享人工智能在加速科学发现与提高科学研究效率上取得的成就,指出技术在科研方面应用的意义和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丽丽针对我国石化产业新挑战,提出数智转型是产业发展关键,并对科研、工程等多领域进行深入剖析,展望研发项目应用前景。
中关村学院院长刘铁岩以中关村学院的思考、探索和实践为例,展望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他指出,要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深度结合等创新模式,培养具备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为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的人才战略提供新思路。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文继荣认为,人工智能在语言、知识、推理、规划、决策等认知能力上都会达到甚至超过人类水平,但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促进人机之间协同发展,回归教育本质。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郑国民、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田俊分别从实践应用方面,分享了大语言模型对语文经典课文教学设计和人工智能课程构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