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妙峰山镇以“研学+”为支点,撬动生态、文化、产业多重资源,探索出一条“教育赋能乡村、乡村反哺育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这里,高山玫瑰梯田与革命遗址交相辉映,古驿道与地质奇观串联成线,高校智库与乡土智慧深度融合让乡村振兴的答卷写在田间地头、古道山峦与历史长廊之中。
推动研学“植根山水间”
激发企业、村集体、高校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研学积极性,北京国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农学院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构建“就业育人”与“技术支持”双向赋能的发展共同体,推动谷山村构建“劳作-认知-食育”全链条教育体系,升级后的园区涵盖永定河特色建筑“砖八角”、非遗体验馆、京白梨科技馆等场馆。
梨小白推出“星野研学”产品和“大地餐桌”课堂,打造亲子互动与生态意识培养相结合的研学基地。
下苇甸村与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地合作机制,成为该校地质实习基地。
依托国际月季大会契机,梳理高山玫瑰栽培技艺、玫瑰文化展室、生态停车场等研学配套设施,与教委合作开发研学课程。
推动研学“联通古道间”
借助首都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站资源,与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将北大本科实践课放到京西古道。
联合团市委引入“古道有约”青年交友品牌。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33所高校建立链接,推动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教育教学基地,联合开发“水峪圆梦”大学生研学品牌,古道研学已进入北师大马院学生课表,截至目前接待研学团体1000余人次。
争取北京锡纯艺术教育公益基金落地童心绘古道山村儿童美育项目。
推动研学“嵌入红韵间”
推动平西情报联络站通过“实景+科技”重构红色教育,以妙峰山创建4A景区为契机,修复提升涧沟村 “英雄山红色交通线小环线”,稳步推进苏静山洞修复与场景复原项目,通过沉浸式实景+VR虚拟空间+剧本杀主题活动覆盖各类年龄群体,打造双维度沉浸研学新体验。
打造“向阳学记”系列全龄研学实践课程,针对小学、初中、大学群体设计“小小情报员”“化蝶”“国安基石”红色研学升级课程。
研学兴村,点亮乡村振兴的“诗与远方”。妙峰山镇的“研学+”模式,不仅是资源的整合,更是一场关于乡村价值的重新发现。未来,随着更多校企合作项目的落地,妙峰山镇将成为京西研学旅游的“金色名片”,证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正由研学的脚步丈量出一条康庄大道。
素材:党群办
编辑:石赞郁
校对:曹军英
审核:孙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