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大峪街道以党建“红色”力量引领垃圾分类“绿色”发展,精准施策、久久为功,持续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坚持统筹调度。街道定期组织社区、物业、三方公司召开垃圾分类部署会、复盘会,做好指导工作,多方发力、形成合力。主要领导定期带队到问题突出点位实地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盯重点、督关键、抓落实,做到“勤巡查、早发现、快整改”。同时以物业管理、接诉即办为着力点,密切与垃圾分类的关联度,做好衔接,推动三项工作共同提升。
二是强化运转机制,坚持精细管理。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基层赋能培训与实地参观教学等方式,提升社区、物业、三方公司工作管理水平。攻克难点,提升亮点,积极落实“一小区一策系列方案”,大力推行“全驿站”收运模式。强化闭环管理,重点解决清运不及时问题,有序推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逐步形成“精细化”和“全链条”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三是强化联勤联动,坚持执法检查。用好“薄弱清单”,积极与区级部门协同配合,扎实推进“执法进社区”机制落实落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坚持宣传引导与行政处罚相结合、社会动员与警示曝光相结合、全面覆盖和重点督导相结合、末端执法与前端监管相结合,督促垃圾分类问题单位建立长效管控机制。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坚持源头减量。构建社区垃圾分类治理服务网格,围绕“融入社区、服务群众”这条主线,狠抓源头分类,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党日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共同践行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入户宣传和普法宣传实践。在转变居民意识与习惯的同时,强化居民协商共治,使社区居民在垃圾分类方面逐步从“漠然观望”到“集体行动”的积极转变。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大峪街道将继续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坚实的行动,把垃圾分类持续抓牢、抓实、抓细,在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的同时,不断提升辖区环境品质,为打造“绿水青山”与“诗情画意”门头沟贡献大峪力量。